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漫畫”老師》浙江縉云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漫畫”老師》浙江縉云
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
“漫畫”老師(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漫畫”老師》是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本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語文要素為“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統編版“寫人”習作的編排,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一次,一直到五下習作單元,共六次。“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寫一個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寫出來”、“學習從多個方面寫出人物特點”。可見,要求寫出“特點”一直貫穿。從三下提示“我給你們講一件事情”,到四下“可以用什么事例來說明”,到五上明確提出“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漫畫’老師”這一話題,限定了本次習作范圍:熟悉的老師形象。習作要求選擇一兩件事例突出老師某一方面的特點。同時,以漫畫引入,既激趣,又引導像漫畫表現人物一樣,通過細節把人物用文字“畫”具體、生動,把老師的形象寫得鮮活、有趣。且有一定的情感導向:把喜歡的老師寫得可愛又有趣。
二、教學目標
1.同伴互閱,能判斷事例與人物特點是否匹配,能根據特點選擇事例。
2.反復比較,比照修改,通過夸張放大細節與感受,突出人物特點,讓老師的形象更加鮮活、有趣。
3.互評互改,把自己喜歡的老師寫得既有趣又可愛。
二、設計理念
第一,獨立試寫,找準起點。在沒有教師作前指導的情況下,學生自主學習,嘗試完成習作。在此基礎上,對照本次習作要求,分析學生原生態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小部分學生特點與事例不匹配;大部分學生不會用漫畫簡單而夸張的手法描繪人物特點,把人物“畫”具體;在嘗試使用漫畫手法時有“丑化”老師的傾向。由此確定本次習作的目標與教學的重難點。
第二,比較判斷,發展思維。文與文比較——充分利用本班學生習作,讓學生在比較中,判斷是否符合習作要求,判斷是否具體、幽默,發現存在的問題。畫與文比較——在文字與漫畫的比較中,發現漫畫式的表達,習得修改方法。人與己比較——在例文與自己習作的比較中,比照修改,學有所得。解決本次習作存在問題的過程,既是一種思維訓練,更是一種學法建構。
第三,擬真讀者,交際分享。在學生獨立試寫基礎上的學習活動,包含同伴互學、比較判斷、討論交流、佳句分享、互相評價等實踐情境。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是擬真讀者,閱讀同伴習作,觀照自我習作,修改別人的、自己的習作,在多維互相評價、交際分享的過程中形成讀者意識。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時間:從學生學習五上第二單元開始。
內容:
(1)自學《“漫畫”老師》習作要求;
(2)觀察選定老師的言行舉止等表現,選定事例;
(3)對照習作要求嘗試習作。
2.教師準備:
提前一兩天閱讀學生習作,準備上課ppt。
【意圖:先寫再導重習得。其一,學生對于“寫人”并不是零起點。其二,只有當孩子必須使用語言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學習才會真正發生。因此,讓學生先寫,教師先閱,從真實的起點出發,謀求增量。】
五、教學過程
(一)互閱判斷,匹配事例,寫出特點
1.回顧小結,鼓勵肯定
師小結課前學生獨立自學習作要求、沒有作前指導嘗試完成習作的總體情況。
2.依據要求,共同閱判
(1)出示單元首頁,引出隱含著的本次習作的首個要求:用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特點。
(2)出示兩位學生習作片段(事例寫得比較簡略),比較、判斷選擇的事例能否寫出特點。
(3)引導事例不能寫出特點的學生,重新篩選事例。
3.同伴互閱,判斷評改(學習活動一)
(1)出示要求:互讀同桌習作;判斷事例能否寫出特點;事例不能體現特點的,重新篩選事例。
(2)同桌互閱,事例能體現特點的,幫助同伴修改、判斷。
4.出示教材,小結強調
出示教材頁,結合的兩份習作,引出本次習作的第一個要求:先想想你的老師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再選擇一兩件能突出其特點的事情來寫。
【意圖:從學生的習作來看,用事例寫出特點不是難點,達成度很高。不過,可以以此創設讀寫事件,展開學習過程,在判斷思考中,進一步強化“寫人”的基本認知圖式。】
(二)反復比照,修改具體,突出特點
板塊一:放大細節“畫”具體
1.比較一,判斷特點是否突出
(1)出示第三份習作(寫得比較好,事例中有老師言行的具體描寫),與前兩份習作中能寫出特點的那份進行比較;并再次對照第一個習作要求,比較判斷哪一份寫的特點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2)聚焦第三份習作,交流哪些句子鮮明地寫出了什么特點。
(3)思考突出特點的這份習作如果畫成畫,會是哪一種畫。
2.比較二,發現漫畫表現手法
(1)出示漫畫,請學生看漫畫,猜人物特點。相機交流從哪里鮮明地感受到了人物特點。
(2)出示漫畫與語段,表演、猜測漫畫場景,說人物特點,感受“畫”與“話”的轉換,形象感受漫畫式的表達。
(3)小組討論:漫畫或者例段中怎樣來突出人物的特點,并達到幽默、有趣的效果。
小結板書:放大細節
3.比較三,明晰習作重點要求
(1)回扣第三份習作,學生默讀,交流句子中放大了老師的什么來突出老師的特點,而且寫得特別幽默、有意思。
(2)出示本次習作的第二個要求:獨特的畫風、夸張的情節。
4.再互閱,交流漫畫風格好句(學習活動二)
(1)出示要求:再讀同桌習作,判斷找尋放大細節、寫得幽默有意思的句子,用橫線畫出這些句子。
(2)互閱圈畫,分享同桌習作佳句,讀給大家聽。
5.比照,修改習作突出特點
(1)出示微課小結,展現如何把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寫具體,同時加一點夸張、比喻、聯想的修改過程。
(2)出示修改要求:①要重寫事例的,根據調整補寫片段。②不重寫事例的,根據特點,選擇一兩處放大細節,突出老師特點。
(3)學生修改,教師巡視。完成后先對照評價表自評。
(4)通過上傳照片展示,自評互評,交流放大了什么細節,突出了什么特點,哪里放大的特別有意思。
【意圖:其一,前邊的“先寫”與此版塊的“后導”構成認知不平衡,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表達方法的需要。其二,“漫畫”支架的搭建,指向表達難點,在圖與文中,勾連從理論到實踐的聯結點,從而達成表達圖式的顯性化。發揮引導修正運用的作用,讓描寫人物的方法因學生的需要真正發生。其三,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經歷與自己習作比較、判斷、反思的思維過程。】
板塊二:放大感受“畫”生動
1.比較四,發現側面突出特點
(1)出示第四份習作(放大了老師的細節,更有夸張放大學生自己的感受)。
(2)與板塊一中的第三份習作比較,發現通過放大學生感受,來突出老師特點。
2.再比照,修改習作增加感受
(1)出示要求:加入自己的感受。嘗試將自己的習作畫成漫畫。
(2)學生修改,有時間的畫漫畫。
(3)學習活動三:
同桌交換讀讀修改部分,借助評價表互相評價。
(4)通過上傳照片展示,反饋交流。
①同桌上臺展示互相評價。
②出示習作與簡單的學生畫作,通過畫作來判斷,學生習作有沒有用漫畫式的表達放大細節與感受。
【意圖:這個角度鮮活人物特點相對前一角度簡單,學生的習作也在不斷修改中逐漸趨向完善,因此,借助例文支架與評價支架,從自評到互評,展開交流與賞析。同時在從文到圖的思考與嘗試中,進一步觀照表達,驗證漫畫式表達是否已經從“知不知道”到“會不會”。】
(三)比較斟酌,修改用詞,表達情感
1.比較五,辨析情感色彩
(1)出示第五份習作(也放大細節與感受的習作片段,但是用詞上有“丑化”老師的傾向),與前一板塊的第四份習作比較,思考哪位小作者筆下的老師更加可愛。
(2)出示習作教材頁,強調本次習作的第三個要求:“畫”出老師的可愛。
(3)引導學生給第五份習作的小作者提提建議,建議修改哪些有“丑化”老師的詞句要修改。
2.互評,用詞表達可愛(學習活動四)
(1)出示要求:第三次互閱同桌習作,判斷有沒有表達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2)評價同桌的習作,提提修繼續改建議,讓老師的形象更加有趣、可愛。
3.小結板書,設置疑問,引導繼續修改。
【意圖:從事例篩選的內容維度,到細節描寫的語言維度,到本版塊斟酌用詞的情感維度。除了引導學生明白“漫畫”旨在“畫”出有趣、可愛的形象,更讓學生經歷語言生命的成長過程。】
六、板書設計
“漫畫”老師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