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湖南省 - 株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概念
2.通過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的學習,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過程和特點。
3.了解環境變遷與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綜合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環境變遷對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的影響以及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的意識,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的關系,增加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學情分析
八年級上冊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對兩棲動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節內容學生掌握起來較簡單,重在延伸。
3重點難點
重點:青蛙的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1.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區別。
2.學習過程中環保意識的滲透。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視頻《小蝌蚪找媽媽》。在視頻中小蝌蚪歷經千辛萬苦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同學們思考一下:小蝌蚪為什么都找不到自己的媽媽呢?
2、青蛙屬于哪類動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活動2【活動】自主學習
1、什么是兩棲動物。
2、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 中進行。幼體要經過 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
3、根據兩棲動物的含義,結合上冊所學習得知識,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兩棲動物?你對他們了解多少?(學生講到蠑螈時播放視頻讓學生認識蠑螈)
活動3【活動】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青蛙的生殖
朗讀宋朝詩人趙師秀的《有約》
展示下列問題:
(1)、什么時候什么環境條件下才能聽到蛙叫?(描述的季節和地點)
(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所有的青蛙都會鳴叫?青蛙為什么鳴叫?(出示圖片、鳴叫)
(3)、青蛙的抱對有何意義?(播放青蛙抱對視頻)
(4)、歸納:
雌雄蛙成熟后,在 的池塘邊, 通過鳴叫來 ,雄蛙和雌蛙經過_____,分別把精子和卵細胞排到_____中,精子和卵細胞在____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叫________。
小結:青蛙的生殖特點:
雌雄異體,體外受精,有性生殖
2、青蛙的發育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據生活經驗和老師提供的青蛙發育過程標本分析、討論:
早期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方、生活環境方面的區別(用手機拍照方式將學生所填表格展示在多媒體屏幕上)
(2)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早期蝌蚪和青蛙的區別怎樣,我們把青蛙的這種發育方式也稱之為——變態發育。
(3)學生看書本15頁彩圖“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分析并總結: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青蛙的發育經過了哪四個階段?
小結:青蛙的發育特點:
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蝌蚪、幼娃、成蛙四個階段
活動4【活動】課堂延伸
1、有人說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導致其分布范圍小,種類少,你覺得這種說法對嗎?
2、書本16頁“資料分析”,引導學生分析:資料一、二、三分別說明了哪些因素會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以及后面的討論題。
3、在我們周圍,兩棲動物的生活環境咋樣?數量是否在減少?我們該怎么辦呢?
小結:環境變遷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