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竹節人 第一課時》安徽宣城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竹節人 第一課時》安徽宣城
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冊
10《竹節人》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竹節人》是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屬于閱讀策略單元:根據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文章記敘了童年時代的“我”和伙伴們自己制作竹節人,并不顧時間沉迷于斗竹節人,以至兩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師沒收,結果卻發現老師也與自己一般,喜愛竹節人,表現了童年游戲的樂趣,表達了兒童的喜悅與滿足,字里行間流露出簡易的物質帶來的心靈的快樂。作為閱讀策略單元“有目的地閱讀”第一課,《竹節人》在課前導讀中直接給了三個閱讀任務,分別為“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學習過預測、提問、提高閱讀速度三種閱讀策略,本單元的學習,是在閱讀理解策略運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根據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及感悟能力,課前讓孩子自主學習生字詞,課堂上著重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關注相關內容,并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完成任務。
【設計理念】
統編教材的閱讀策略學習,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讓學生慢慢成為積極的閱讀者。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更是需要策略性知識支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根據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指向的是策略性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共編排三篇課文。《竹節人》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文,為單元首篇文章。這篇課文篇幅長但富有情趣,全文安排兩課時,圍繞教學目標分板塊教學。第一課時中著重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脈絡;運用速讀全文、提煉信息、梳理內容等方法,完成“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個閱讀任務;第二課時運用品讀詞句、想象場景等方法感知竹節人給作者童年帶來的樂趣;利用理清順序、對比閱讀等方法,創造性地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最后梳理閱讀過程,總結學法,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新的閱讀策略訓練,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讓學生的閱讀和表達雙線并進。整個設計由扶到放,一步步落實目標。
【教學目標】
1.知道閱讀目的不同,選擇的文本內容和運用的閱讀方法是不同的。
2.完成“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三個閱讀任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閱讀實踐中初步感受“有目的的閱讀”這一閱讀策略。
2.學習并運用速讀全文、梳理內容、提煉信息等方法完成任務一。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關注不同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
(1)預習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
(2)回顧學過的閱讀方法。
2.教師:課件、課前預習單、課堂學習任務單、竹節人玩具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聊玩具,分享玩玩具的過程
教學過程:
板塊一:關注導語,明確要素,了解策略
1.根據單元導語,回顧方法策略,了解“有目的的閱讀”這一策略(設計意圖:由楊絳先生讀書名言引入學習。直奔單元主題,了解本單元語文要素。)
2.揭示課題,檢查預習。
板塊二:明確任務,快速瀏覽,梳理內容
1.關注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明確三個任務。
2.初讀瀏覽,梳理脈絡:文章圍繞竹節人寫了哪些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3.明確任務一,分解任務:怎么做 怎么玩
4.方法指引:瀏覽 細讀
板塊三:篩選內容,提取信息,完成任務一
(一)完成子任務1:寫玩具制作指南
1.交流: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玩具制作指南需要呈現哪些內容?(工具、材料、步驟、提示等),明確閱讀目的。
(設計意圖: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找到設計制作指南的要點,從而知道設計竹節人制作指南要注意什么。)
2.細讀相關內容,提取關鍵信息,自主完成制作指南。
3.同桌交流、展示評價,分享閱讀過程。
回顧總結閱讀方法:瀏覽——篩選——細讀——提取
(設計意圖:教師點撥方法,學生學以致用。)
(二)遷移學法,自主完成子任務2:教別人玩。
(三)挑戰任務:我是傳承人
(設計意圖:“我是傳承人”環節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閱讀和展示的興趣,又降低了任務一的難度。小傳承人邊操縱別解說,聽眾評價設計和解說,內化所學內容。)
板塊四:總結收獲,布置作業
1.結合交流平臺請生談收獲。
2.布置作業:
(1)完善竹節人制作指南。
(2)學做竹節人,并教身邊的朋友玩兒竹節人。(選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